齐鲁大地---曲阜三孔行

人气阅读指数 4171 次
 
 
曲阜三孔行受03年国家地理1月刊的诱惑而去的,这年的圣诞,亲身领略到伟人的遗风,虽隔了4年,但仍意犹未尽。



从无锡登上往兖州的火车,凌晨5点到达,再转车到曲阜。以为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可以睡一觉,谁知道火车上发生打斗时件,差点就在南京下了车。不过恶梦好快过去,都因孔子的历史魅力。



如此底蕴深厚的地方,找个导游是必要的,于是一个漂亮的曲阜MM进入了我的眼帘。不过最后俺还是挑了个老人家作解说,虽然比导游解说还贵5元,但他的车给俺包了,可以游走于三孔,这35元还是值的。


就这样,在老人家的讲述中,开始在千多块碑碣牌匾中,寻觅着先人留下的笔墨线索,一点点去解开孔府千年睿哲迷团的答案。不过老人家的讲解竟然跟俺的攻略几乎一摸一样,真佩服这老爷子的记性。


孔庙、孔府和孔林在山东曲阜市,是中国唯一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嫡系后裔的府邸和孔子及其子孙墓地于一起的建筑群。现在票价160元,看完之后,大家在判断值不值得吧。



“万仞宫墙”四个朱红大字高悬头顶,字是乾隆皇帝的御笔,说的是孔老夫子学问的博大精深。出于对这万仞宫墙的一种莫名的好感,在老爷子讲述着这关于子贡和夫子故事的时候,我找了十几个角度去拍摄,但效果都不甚至理想,也许是这万仞宫墙的深奥很难让人轻易理解,只好作罢。



孔庙,全国不知道有几多间,自己去过都有三五七间了,这里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贤人的地方。孔庙同北京的故宫、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并称中国的三大古建筑群。忘记几时建的了,由孔子住过的三间草房开始建庙,后来尊崇儒家的历代皇帝多次对孔庙进行扩建,据说其中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数百次,才达到现在的规模。



孔庙门前的“金声玉振”坊成了我同古人神交的第一站。“金声玉振”四个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寓意孔子学问精湛而完美,如同奏乐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完整无缺,因为古乐是以敲钟开始,击磬告终。“金声”是指钟的声音;“玉振”是磬的声音。胡缵宗笔下的“玉”字的点不在右下,而是在正中,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敲击玉磬时,敲在正中间的时候声音最动听,而这也正好切合孔子思想精髓的中庸之道。正当我对着“金声玉振”高山仰止之时,几个金发碧眼的老外操着叽里呱啦的鸟语也像牌坊围了过来。我好奇地凑过去听了几句,原来在美女导游的出色讲解下品尝这国学的盛宴。没想到这样不知书、不识礼的边远蛮夷,也对孔子夫子的学问顶礼膜拜,大大的佩服啊。



接下来是“棂星门”,“棂星”也就是我们大家说的“文曲星”(是天上的星星,可不是快译通啊,呵呵)。据说棂星是天上最亮的一颗星,是主管中考、高考成败的,古人管这叫“得仕之庆”。所以,人们祭天先要祭棂星。而神话中的孔子就是天上下凡的文曲星,到人间施行教化的。所以进孔子家的门就是进了棂星门。而这里这个“棂”字就出了问题,本来繁体的“棂”字应当写作“欞”而在这里的“欞”字少了一半,把右下面的“巫”字给丢了。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错别字吗?是啊,如果是我写的就是错别字了,可这是乾隆他老人家写的,当然不能是错别字了。看看人家皇上的解释,孔子的儒学是正大光明的道,是不相信任何鬼神巫术的,所以就算有“巫”到了孔圣的门前也会被吓跑了。所以棂字少了个“巫”不是错别字而是表示对孔子的尊敬,原来如彼。既然皇上都这么说了,地方上的官员们当然也要随风而动,因此清代中后期的夫子庙里的棂字大多都没了“巫”。



这是一棵挺拔苍劲的桧(桂)树,就是传说——保曲阜一方兴盛的“先师手植桧”。据说这棵桧树是孔子亲手植下的,曾经几度枯荣而不朽,后终为雷所击倒,而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孔子所植的桧树原址上生发出来的,所以明朝万历年间的关西的才子杨光训,题写了“先师手植桧”五个大字。字中的“植”字多了一竖,暗示“先师所植之数”。这才延续了“此树兴,则孔家兴,此树衰,则孔家衰”的孔家香火。在孔子家树的掩映下的,便是传说中孔子讲学的杏坛了。



几百年后的一次文化浩劫中,因为书者姓“党”,故而党怀英的石碑得以完整保存。亭内的另一块石碑是乾隆皇帝的手书“杏坛赞”,就没这么好运了。在文革中随同另外上千块历代名碑一起被燥动的青年们推倒、砸碎。如今我辈轻抚着断碑残痕,依稀辨得当年的碑文:“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降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



大成殿重檐九脊,黄瓦飞甍,雕梁画栋,气势磅礴,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殿四周廊下环立的28根石雕龙柱,是大成殿的金字招牌。每根石柱上有二龙对翔,盘绕升腾,柱间镂空刻宝珠一颗,玲珑剔透。飞龙在天直上云端、潜龙在渊呼之欲出、而战龙在野旌鼓合之、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祥云缭绕、群龙竞飞的十柱二十龙栩栩如生竟又无一雷同,风头大大盖过了紫禁城的金銮殿。以至于,每当有皇帝亲至孔庙时,都要用红绸把整根的龙柱包裹起来,还要有一番“假龙见不得真龙”的说辞,以防皇帝们醋性大发,把整根的龙柱们抱回北京城去。如今龙柱不用遮起红绸羞见皇帝了,却必须穿起“铁甲”以回避每天几十万只纤纤素手的爱抚,真是“最难消受美人恩啊”。


传说龙生9子,各有所能,赑屭的特征是龙首、龟背、鹰爪、蛇尾,善于负重且能长寿,故用以驮碑。有句话讲“龙生九子不成龙”,在孔庙内,龙和龙的9个儿子,你都可以看到,当地的老百姓常来这里抚摸这赑屭,他们说:“摸摸赑屭的头,一辈子不犯愁,摸摸赑屭的腚,一辈子不生病”。导游带领下,超多人排着队去摸摸,俺和老爷子一边在偷笑。


“鲁壁”,故宅井东侧一段子然独立的红色墙壁,是为纪念孔子第九代孙孔鲋藏书而建的。孔鲋时期正赶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孔鲋将<<尚书>>、<<礼>>、<<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书籍藏于孔子故宅墙壁内,自己就到嵩山隐居去了,到死也没回来。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鲁恭王在扩建王宫拆除孔子故宅时,发现了这些经书,孔子经典方才留传于世。人们称之为“孔壁古文”,所以后人在此建鲁壁,以纪念孔鲋藏书。



出了孔庙的后门,对面的就是孔府的正门。只见孔府座北朝南,三启六扇镶红边的黑漆大门,迎面是粉白照壁,门前是上马石,两旁蹲着一对精雕石狮子,门板上镶嵌着椒图铺首,还贴了朱仙镇版的神荼、郁垒与秦琼、尉迟公两代门神,门额上高悬蓝底金字“圣府”。


孔府,也称“衍圣公府”。“衍圣”的意思是说“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续,其子孙可世代相袭、辈辈相衍。随着孔子谥号的追加,历代帝王对孔子后裔也一再加封,汉高祖刘邦封孔子九世孙孔腾(藏书那个孔鲫的弟弟)为“奉祀君”,专门负责看守孔子的陵墓和奉祀孔子。


传说乾隆皇帝八次来曲阜,还将皇后生的固伦公主嫁到孔府当了衍圣公夫人。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下诏令“衍圣公”有权设置官署,同时又特命在阙里故宅以东重建府第。清代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这就是今天人们所看到的我国封建社会中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建筑--孔府。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庭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庭墓地,总面积是曲阜城的两倍有余,周围垣墙连绵十数里。



孔林“风水”自然被孔子的后代视作“命根子”,竭力保护着。当年秦始皇挖河以破孔家地脉,不想却引来,“圣人门前水倒流”的故事。到了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本来津浦铁路是计划经过曲阜的,但因为铁道离孔林西墙很近。当时的衍圣公孔令贻得此消息十分着急,向朝廷连递几件呈文,说铁路将“震动圣墓”,“破坏圣脉”,使祖宗灵魂不得安宁。结果铁路到曲阜拐了个大弯,向西南绕行。这一影响持续至今,所以如果想坐火车到曲阜,大多在兖州下车,然后改乘汽车来曲阜。



地上的半截枯树一下子吸引住了我们的眼球,原来“子贡手植楷(街)”是也。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相传孔子去世时,子贡在外地经商未能及时赶回来。后来,当子贡回到先师墓前时,他手执哭丧棒流泪不止,哭丧棒居然在泪水滋润下生根发芽,若干年后成为一棵大树。可惜这传说中的名树在前朝被雷劈毁,只剩下这半截木头疙瘩供后人瞻仰。引起我注意的是“子贡手植楷(街)”的“植”字缺了一横,原来这表示孔子出殡的时候子贡没能参加,代表弟子独其缺一人。而更神奇的是这块石碑,还是块赫赫有名的“流泪碑”呢。这是怎么回事?传说每年农历八月廿七前后,也就是大祭孔子的日子,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也不管是早晨或者正午;在石碑的表面,总是湿漉漉地挂满了一串串水球,酷似一个极度伤心的人正在流泪,能道真的是子贡至今还在思念着老师吗?



在清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到孔林朝拜孔子墓。猪、牛、羊三牲已供桌上摆好,地上黄毡也已铺就,香雾袅袅,烛光晃晃,一切都已准备停当。这时皇帝在前,文武百官在后,准备祭祀。当康熙走到孔子墓前准备跪拜时,发现墓碑上的字是:“大成至圣文宣王之墓”,便尴尬地站在那里,接着,祭祀的鼓乐奏起,康熙帝皱了皱眉,仍站着不拜,众人全都愣住了。这时,《桃花扇》的作者、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立刻明白了其中道理。原来,皇帝是只拜师不拜王的。于是他便马上叫人拿来一匹黄绸,把碑文中的“文宣王”盖住,并添上“先师”两字,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康熙帝一看,马上开始祭拜。这个充满厚黑态度的哑谜就这样传了下来,为了不再出现类似的情景,孔子的墓碑前就建起了这道我们看到的矮墙了。



孔林神道长达1266米,苍桧翠柏,夹道侍立,龙干虬枝,多为宋、元时代所植。林道尽头为“至圣林”木构牌坊,这是孔林的大门。


跟老爷子告别,这半天全靠他的陪伴。建议来曲阜三孔的朋友,来前要作好出行攻略准备,因为这里没有美景,尽是人文,故事,传说,请个导游讲解好有必要。虽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的门票太贵了。全文完。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